“趙叔,我屋的熱水器好像壞了,能通電,但是沒有熱水呢?!?/p>
“先斷電,可能里面堵住了,我去檢查看看。”
“趙叔,明晚吃拉條子好不好?”
“簡單,喜歡寬的還是窄的?”
“趙哥,你看我這花是不是插的有點丑???”
“枝的長度沒剪合適嘛,這兩種花的位置也得換一下。”
相識十載,趙孟強始終給人以“行走的生活百科全書”的感覺?!坝欣щy,找趙叔”已然成為項目里年輕人深信不疑的遇事法則。無論是生活瑣事、突發(fā)狀況,還是稀奇古怪的難題,只要找到他,總能得到靠譜的建議或直接的幫助。真正走近他后才明白,正是那些厚重的人生閱歷賦予了他溫暖而令人安心的力量,讓他成為了大家心中不可或缺的依靠。
戈壁淬煉:鐵血歲月鑄就軍人底色
1989年的阿拉善盟,風沙裹挾著砂礫拍打在19歲新兵趙孟強的臉上。阿拉善盟地處戈壁,氣候干燥,風沙肆虐,白天烈日炎炎,夜晚卻寒冷刺骨。每天天不亮,趙孟強就和戰(zhàn)友們一起出操,進行長跑、俯臥撐、仰臥起坐等體能訓練。面對如此艱苦的環(huán)境和高強度的訓練,趙孟強沒有退縮。在訓練中,他不斷總結經(jīng)驗,改進訓練方法,提高訓練效果。經(jīng)過不懈的努力,他逐漸適應了軍營生活,并憑借出色的表現(xiàn)成為了一名二級“四會”教練員。
軍旅三年,黃沙把迷彩服磨出毛邊,卻把軍人的堅韌刻進骨血。?“汽車兵要像駱駝一樣耐旱!”趙孟強至今記得老班長的吼聲。他曾在暴風雪中蜷縮在卡車底盤下?lián)屝抻凸?,凍僵的手指被扳手砸出血泡;也?jīng)歷過沙塵暴中靠指北針摸回營地,喉嚨里咳出的痰都帶著血絲。1992年退伍時,他帶著行軍包里的《汽車維修手冊》,轉(zhuǎn)身就扎進水電站建設的洪流。
在水電五局汽車隊,他把軍人的作風帶進駕駛室,面對復雜的路況和繁重的運輸任務,從不抱怨,始終堅守崗位,確保物資按時送達。在駕駛過程中,他不斷總結經(jīng)驗,熟悉各種路況,提高駕駛技能。同時,他還積極學習車輛的保養(yǎng)和維修知識,確保車輛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(tài)。2007年接到赴埃塞俄比亞的通知時,他正給卡車換輪胎,滿手油污地抹去額頭的汗水:“當年當兵去保家衛(wèi)國,現(xiàn)在開車去建設世界!”
他像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,又似一株倔強生長的駱駝刺,在惡劣環(huán)境中開出獨屬于軍人的堅韌之花。這是一首跨越半生的熱血長歌,也是一位普通戰(zhàn)士用忠誠譜寫的非凡答卷。
非洲拓荒:異國土地上的“后勤元帥”
2011年雨季前夕的贊比亞芒古,四十度的熱浪裹挾著沙塵在工地翻涌。趙孟強站在項目營地的荒地上,蹲身抓起一把龜裂的紅土,指縫間簌簌落下的沙礫映著非洲特有的鐵銹色,汗水浸透的工裝緊貼著圓鼓鼓的肚皮,這個倔強的河北漢子一錘定音:“咱們要在這建個‘南泥灣’!”
接過后勤管理的重擔,他立下了一個樸實卻充滿溫度的目標:讓咱中國人在非洲的日子過得像在家里一樣舒心,吃得好、吃的健康!
他開始研究蔬菜種植,帶著當?shù)毓蛦T開辟田地、運土施肥、規(guī)劃作物、布置灌溉。他耐心地教雇員們辨識種子、記住每種蔬菜的生長周期、以及播種、澆灌和施肥的時間。
在他的精心栽培下,冬瓜、絲瓜和西葫蘆爬滿了架子,青椒、杭椒、與大甜椒掛滿了枝頭,茴香、芥藍、魚腥草也在這異國土地上扎下了根。老趙用汗水澆灌出了一片“自建田園”,各種蔬菜水果蓬勃生長,不僅填滿了餐桌,更慰藉了大家思鄉(xiāng)的心。
“這是什么啊?”新來的后勤小兵麥克斯指著魚腥草問老趙,“Heartleaf Houttuynia Herb(魚腥草拉?。?,我用谷歌查了,是中國人的蔬菜,也是藥材!”老兵巴利一臉神氣:“跟著Mr.Good你會學到很多東西的!”
西起芒古的赤土高原,北越銅帶省刺桐翻涌的花海,東抵卡富埃河粼粼波光處,趙孟強的工靴丈量著集團版圖擴張的每個坐標。每當測繪儀在荒原釘下新樁,他總要搶在活動板房搭建前,在赭紅色砂壤上圈出方方正正的菜畦。每個項目都有一批他帶出來的后勤兵,他教會大家種植技能,為這片貧瘠的土壤澆灌出新的活力。
2017年,贊比亞片區(qū)啟動基地倉儲建設,趙孟強“掛帥”帶領近百名當?shù)毓蛦T建設“糧草大營”農(nóng)場項目。他創(chuàng)新利用廢舊物資建造養(yǎng)殖設施,開墾6公頃土地,成功種植百余種蔬果、養(yǎng)殖家禽魚蝦,還有自制臘肉香腸等特色食品。當?shù)谝徊缟虾G嗥仆習r,他蹲在地頭數(shù)嫩芽,笑得像個孩子:“看這菜苗多爭氣,跟咱中國工人一個脾氣!”
農(nóng)場物資供應采用雙軌模式,直供各項目保障員工膳食,同時在當?shù)剞r(nóng)貿(mào)市場銷售。如此壯觀的“糧草大營”吸引了贊比亞政府、農(nóng)業(yè)協(xié)會和歐美跨國企業(yè)的廣泛關注。在觀摩現(xiàn)場,高級酋長恩庫拉對趙孟強豎起大拇指:“中國的農(nóng)場將生態(tài)循環(huán)與智慧管理相結合,解決了非洲旱季種植難題,還保留了傳統(tǒng)農(nóng)耕的多樣性優(yōu)勢,感謝你們?yōu)橘澅葋喨嗣駧砻牢稜I養(yǎng)的蔬菜和水果?!?/p>
來自英國某農(nóng)產(chǎn)品公司的市場總監(jiān)帕特洛先生輕輕托起翡翠般的奶油生菜贊嘆道:“英國雖然擁有高度機械化的大田,但是蔬菜多樣性不如中國,很多蔬菜我是第一次認識,希望能夠多交流學習,讓這些東方美味走上歐洲餐桌?!?/p>
黔南山間:永不褪色的螺絲釘
2024年,54歲的趙孟強像臺精準運轉(zhuǎn)的機器駐進黔南抽蓄項目。雖然已在后勤崗位上積累了豐富的經(jīng)驗,但面對新的工作環(huán)境和任務,他依然保持著積極的態(tài)度。剛到項目,他就迅速投入到工作中,熟悉公車的車況、生活物資的儲備情況以及食堂的運營模式。他主動與同事交流,了解大家的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,很快就理清了工作思路,制定出了合理的工作計劃,以飽滿的熱情開啟了在黔南抽蓄項目的新征程。
“后勤不是伺候人,是保戰(zhàn)斗力。”他將這份信仰融入到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(jié)中。他深知員工的生活質(zhì)量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,因此格外關注員工的生活需求。在公車管理方面,他定期安排車輛保養(yǎng)和檢查,確保員工出行安全。在生活物資供應上,他嚴格把控質(zhì)量,親自挑選供應商,保證物資新鮮、安全。食堂管理更是他關注的重點,他經(jīng)常與廚師溝通,根據(jù)員工的口味調(diào)整菜品,還會在特殊節(jié)日準備特色美食。有員工生病時,他會安排食堂為其熬制營養(yǎng)粥,讓員工感受到家的溫暖。
眺望著工地的晚霞,他腦海里卻思索著新菜園的規(guī)劃——他正打算著把非洲經(jīng)驗運用到云貴高原。當有人問起何時退休,這個胖乎乎的老兵總會拍拍肚皮跟大家開玩笑:“正是奮斗的年紀呢!”
從阿拉善盟的青春淬煉,到海外項目的后勤堅守,再到黔南抽蓄項目的新征程,趙孟強始終秉持著軍人的堅韌、擔當和奉獻精神,展現(xiàn)出后勤工作者的高度責任感。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團隊的關懷,他的熱血長歌將在新的征程中不斷延續(xù)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